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2016鋼材漲價了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2016鋼材漲價了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特朗普為什么要限制鋼材進口?
特朗普宣布對鋼材和鋁的進口加征關稅,這是他從2016年就開始的貿易保護承諾的兌現。
我認為特朗普的邏輯是這樣的:由于進口鋼材和鋁產品的價格低于美國企業,導致美國下游企業大量采購外國鋼鐵,國內鋼鐵企業和電解鋁企業虧損,進而導致這些企業減產和倒閉,工人失業。為了增加就業,他需要讓工廠再開起來讓爐子再燒起來。
怎么辦?
第一,他需要對國內企業減稅以增加其競爭力刺激其生產積極性;
第二,對進口產品加稅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第三,增加的關稅可以補貼政府收入,因為他之前的大規模減稅是以減少財政收入為代價的,他需要把這筆錢找回來。
第四,從鋼鐵汽車等重工業入手,解決美國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第五,這項政策是特朗普很早就提出來的,他需要讓選民知道自己言出必行,這樣選民才會相信他以后說的話,為2020年競選連任做鋪墊。
要知道,美國以前是一個世界鋼鐵生產大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的鋼鐵產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但自上世紀80年代后,美國經濟越來越走向資本化虛擬化,由于生產成本的升高、工人工資的上漲,導致鋼鐵企業大量外移,本土企業無法與外國企業競爭,現在美國的鋼產量還不到第一名的10%,這無論如何是不能拿“再次偉大”來解釋的。特朗普不能容忍,他需要做出改變。
特朗普預期他對進口商品施加懲罰性關稅一方面可以保護國內企業,另一方面他認為可以大幅度增加就業特別是傳統產業的就業。2016年的大選中,特朗普成功地把五大湖區“鐵銹地帶”的幾個州份傳統民主黨的票倉爭取過來,現在他必須對這幾個州回報,如果他跟前任總統那樣光說不練,把競選承諾當玩笑的話,接下來的中期選舉和2020年競選連任他完全就沒戲唱了。
然而特朗普的大動作不但招致了全世界的批判,也被國內輿論所聲討。問題在哪兒呢?因為原材料要漲價啦!你加了稅,就意味著鋼鐵和鋁的價格上漲,下游企業成本上升,這些上升的成本勢必反應到產品價格上,最終要讓老百姓承擔。可以說這是個惡性循環:你占人家便宜的本意是要增加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但你努力的結果是更多的企業失去競爭力,為了維持競爭力你就需要更多的貿易保護措施,到頭來最倒霉的還是美國人自己。
因為他們的國家不讓人口失業太多。而且他們生產部賺錢不行。只有消化本國鋼鐵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優勢企業。企業倒了只能買。鋼鐵很多都虧錢。現在不賺錢了。限制可以保護本土。加關稅。他們就開始賺錢了。可以生產。可以發展。可以研發。
美國的總統只是一個代言人!特朗普代表了美國本土鋼鐵行業的利益需求,美國要進行國內大規模基建,目的就是提高國內就業率,限制了鋼材進口就可以吸引投資,例如玻璃大亨曹德旺的美國建廠,進而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特朗普參選總統的時候,宣講的就是保護美國本土的利益,對于這種去全球化的做法,不敢茍同!且行且珍惜!
我沒腦子嗎?
這個我也沒有確定的答案,不過可以大致推一下。
如果其它國家的鋼材進入美國市場的量減少了,那么美國國內的公司會擴充產能,招收工人。雖然有可能會讓下游產業的產品的價格上漲,但估計不會漲太多。其結果很符合美國政界想要的再工業化和特朗普的競選承諾。特朗普要讓美國再工業化,要增加關稅增加就業,就不會止步于此。或許我們正在迎來一場制造業界的關稅大戰。
美國的再工業化和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天生相克的。
美國的制造業衰退的本質原因是美國的其它產業太過強勢。這導致美國不得不上調本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直接導致美國工業品價格在外國上漲,外國工業品在美市場正好相反。(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因為很多貨幣被他國囤積,比如說中國,說美國欠中國很多錢是不正確的,這是中國自己囤的,美國貨幣很像硬通貨。但美國貨幣一直在貶值,這就是為什么說美國在吸全球人的血。)要再工業化,就會導致其它行業的衰退。美國想要的或許是更合理的結構,就如同一個廣告詞說的不要讓一個國家的經濟成為空中樓閣。要這樣,只能在關稅上下功夫。這在未來會推高美國貨幣的匯率,除非其他國家拋售美國貨幣。這可以說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讓美國在戰爭時期不會因為過于依賴外國工業品而處于不理地位。而中國的目標是讓大家的利益相互捆綁,以此來壓制大規模戰爭的爆發。這很像自由貿易,但其實不盡然,這是在有控制下的。中國靠的不是關稅,而是直接操控匯率,讓中國的制造業不外流。中國的貿易順差則由囤美國貨幣來抵消其影響。日本跟中國很像,自己的其它產業也很強,不想放棄制造業,就得這樣玩。
明年鋼材市場怎么樣?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有些棘手,因為目前鋼材市場處于不尷不尬的狀況,價格說高也不高、說低也不低,臨近年關,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也沒有進一步明晰,所以很難有確切的結論。我們試圖從主線邏輯做一推理,供投資者借鑒。
鋼材本質上是一個周期性大宗商品,并且會受到強烈的政策影響。所以我們主要從這兩個維度展開分析。
分析之前我還要強調一個分類問題。因為大宗商品的定價有兩類,一類是美元定價,比如有色金屬銅鋁鉛鋅、原油、大豆等國際化產品;一類是人民幣定價產品,比如我們供求關系基本都在中國的一些產品,鋼材基本屬于人民幣定價的產品,所以國際性的影響因素占比權重不大,基本可以忽略。
首先,我們看一下中國的經濟周期情況,如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仍處于調整階段,2017年GDP基本在6.9%水平,政府給出的2018年經濟預測值在6.5%,也就是說2018年整體經濟仍處于調整筑底的過程,可見未來的經濟需求端并不樂觀,應該說還處于守勢狀態。
我們再看幾組數據,首先是城鎮固定投資增速,如圖:
顯然,投資增速處于增速下滑狀態,而鋼材主要應用于固定資產的實物投資,所以需求端并不理想。雖然房地產行業受到地方財政的緊縮影響,在2018年有可能弱復蘇,但畢竟對鋼材的使用占比不到10%,所以對鋼材市場拉動效應不大。
而貨幣政策在2018年仍維持穩健甚至偏緊縮的的格局,M2增速的下滑顯示了這個特點,這里就不在熬述。
過去自2016年的鋼材價格暴漲,很大程度上來自供給側改革的威力,供給的減少導致價格極度扭曲,社會庫存的持續減少加上人為的炒作導致鋼材市場虛火旺盛。下圖可以看到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密度歷史從未有過:
但供給側改革進度的加快導致企業復產積極性提高,從2017年四季度數據看,煤炭、鋼鐵等行業的產能再進一步提高,供給緊張的格局會得到較大改善。所以,2018年鋼材市場的矛盾主線將由供給短缺走向供需平衡甚至供給寬松的格局,鋼材貿易商的生存策略就沒必要大量儲存現貨了,否則價格陰跌導致自殺性虧損。供給側改革完成進度圖如下:
最后,我們不妨把視野在擴大一下,比如5--10年,傳統產業的沒落將是大概率事件,目前我們研究經濟喜歡把經濟分為新經濟和傳統經濟,實際上從歷史看產業的進程農業--工業--信息產業,實際上都是知識革命化變革,當農業傳統的手工業被機器替代的時候,農民打砸機器事件成為浪潮,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2016鋼材漲價了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2016鋼材漲價了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標簽: #2016鋼材漲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