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鋼材屈服強度曲線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鋼材屈服強度曲線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根據應力應變曲線如何得出屈服強度是多少
對于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
首先得到線性階段的斜率(由你的數據大致取值或取平均值),然后平移直線至(x=0.2處),取曲線與直線的交點就是屈服強度。
首先做一條沿比例段的切線ON,然后在變形軸上找到點M:
M=標距×0.2/100。
引伸計標距為50mm,則M點為0.1mm。M點再做一條與ON平行線ME,與試驗曲線相交于P點。P點即為要找的Rp0.2點。
下屈服強度
當外力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之后,此時材料會發生塑性變形,即卸載之后材料后保留部分殘余變形。當外力繼續增加達到一定值之后,就會出現外力不增加或者減少而試樣仍然繼續伸長,表現在應力-應變曲線上就是出現平臺或者鋸齒狀的峰谷,這種現象就稱之為屈服現象。
處于平臺階段的力就是屈服力,試樣屈服時首次下降前的力稱為上屈服力,不計瞬時效應的屈服階段的最小力稱為下屈服力。相應的強度即為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
試驗時用自動記錄裝置繪制力-夾頭位移圖。要求力軸比例為每mm所代表的應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線至少要繪制到屈服階段結束點。在曲線上確定屈服平臺恒定的力Fe、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可以按以下公式來計算:
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Fe/So;Fe為屈服時的恒定力。
上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h=Feh/So;Feh為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L=FeL/So;FeL為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鋼屈服強度
是指在拉伸過程中,當鋼材發生塑性變形時,所受的最大應力閾值。也就是說,當鋼材承受的應力達到其屈服強度時,材料就會發生永久性塑性變形并失去其原來的機械性質。
因此,鋼材在使用或設計中需要保證其應力不超過屈服強度。鋼材的屈服強度取決于其材質組成、熱處理方式、制造工藝以及應力狀態等因素。一般情況下,鋼材的屈服強度是其抗拉強度的60%左右。
1 是指鋼材在受到拉伸或壓縮時,達到屈服點時所承受的最大應力。
2 受到鋼材的化學成分、熱處理工藝、加工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碳素鋼的屈服強度在300-600MPa之間,而合金鋼的屈服強度可以達到1000MPa以上。
3 是鋼材使用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參數,尤其是在設計機械零件和結構時。
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如抗拉強度、韌性等。
鋼的屈服強度是指一種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從原始位移到屈服位移之間所承受的最大力量。
它可以用來衡量材料對外力的承受能力,以及材料被外力拉伸或壓縮時的強度。鋼的屈服強度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指標。
1 鋼的屈服強度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鋼材開始發生塑性變形的應力值。
2 鋼的屈服強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藝、熱處理等。
一般來說,碳素鋼的屈服強度在200-400MPa之間,合金鋼的屈服強度則會更高。
3 鋼的屈服強度是鋼材設計和使用中的重要參數之一。
根據鋼材的屈服強度可以選擇合適的鋼材,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鋼材屈服強度曲線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鋼材屈服強度曲線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標簽: #鋼材屈服強度曲線